大会简介

中国-新加坡国际科技交流与创新大会InnovFest Suzhou致力于搭建中新顶尖科技与企业交流的国际化平台,服务科学技术与产业的双向交流。大会得到两国相关政府的大力支持,已帮助多个项目或企业成功落地、获得融资或达成合作,已成为推动中新两国创新创业合作的标杆活动。大会自2015年起已成功举办5届,共吸引来自2100余家企业机构4100余人参会,分享和展示了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项科技创新项目,今年将再度启航。

本届大会以“深科技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为主题,聚焦前沿医疗、可持续发展两大领域设置科技专场,涵盖高端医疗器械、AI+医疗、生态环境、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等科技领域,并设有主旨演讲、项目路演、科技成果展示、项目对接会等相关活动。大会还将重点关注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经验分享,设置新国大校友创新论坛。大会将依托我院全球创业创新生态资源和网络,邀请来自海内外的著名高校、高科技创新企业、行业专家、投资机构等共同参与。

大会日程


109日(星期一)

上午

大会开幕仪式

• 开幕致辞及领导致辞

• 主旨演讲:技术成果转化,深科技从实验室迈向市场

• 圆桌讨论:高校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生态圈

下午

分会场1前沿医疗论坛

• 主题演讲

• 前沿医疗项目路演

分会场2校友创新论坛

• 主题演讲

• 圆桌讨论:校友面对面

• 校友交流会

1010日(星期二)

全天

分会场1可持续发展论坛

• 主题演讲

• 可持续发展项目路演

• 专场沙龙活动

分会场2新国大项目路演

• 新国大硕博创新创业项目(GRIP)专场路演

*详细日程请持续关注我们

嘉宾介绍

陈永财教授

陈永财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

李耀明教授

李耀明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创新与企业)

许国勤教授

许国勤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院长

Prof. Kaywalee Chatdarong

Prof. Kaywalee Chatdarong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副校长

徐小乐

徐小乐

苏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郑志强教授

郑志强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协理副校长

林水德教授

林水德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疗创新与科技研究院院长

谢贤宁博士

谢贤宁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副院长

金隼教授

金隼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耿靖博士

耿靖博士

绿地控股集团执行总裁

王家达

王家达

香港理工大学知识转移及创业处总监

王陆平博士

王陆平博士

南大光电董事、总裁兼特气事业部总经理

于哲雄

于哲雄

枸杞(天仁)院士工作站负责人,总经理

李倓

李倓

埃克斯工业首席运营官

顾晓艺博士

顾晓艺博士

苏州艾克特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殷波博士

殷波博士

上海申锐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缪维民博士

缪维民博士

Criat深信数科联合创始人&CEO

李晓旻

李晓旻

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董庆利教授

董庆利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郭永新教授

郭永新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胡江泳教授

胡江泳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环境工程系教授

吴紫云博士

吴紫云博士

国家优青、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

邱亚瑛

邱亚瑛

浙江中卫医学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汪晓燕博士

汪晓燕博士

金沙江联合资本润璞医疗基金主管合伙人

吴杰教授

吴杰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

喻豪勇教授

喻豪勇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

龙旭伟博士

龙旭伟博士

苏州明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宋静博士

宋静博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徐建博士

徐建博士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波

李波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五星

刘五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黄志强博士

黄志强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研究所高级经理

周东美教授

周东美教授

南京大学教授

郑军伟教授

郑军伟教授

苏州大学教授

孙强博士

孙强博士

江苏光质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许寅博士

许寅博士

新国大苏州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兰渝宏博士

兰渝宏博士

重庆恩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主任

陈永财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第五任校长,成为这所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第23位掌舵人。陈教授也是一位充满热忱、屡次获奖的教育者。他堪称国大现有学术体系的先锋设计师,是多项学术举措的播种人,如理科特殊计划、国大博学计划、大学城寄宿课程、免学分学年计划、技术强化教育等等。他在1998年获颁国大卓越教学奖(创新教学),并曾任新加坡数学学会(2001年至2005年)及东南亚数学学会会长(2004年至2005年)。陈教授也同时是多个机构组织董事会成员,包括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国立研究基金会、国大数理附中。陈教授也担任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督导委员会成员,曾任由27所研究密集型大学组成的全球领先网络U21大学联盟主席。陈教授也是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成员与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The Conference Board智库团顾问。

李耀明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创新与企业)


国大企业学院主任,以及工业系统工程与管理系教授。在这之前,李教授曾任副教务长(技术强化与体验式学习)。在投入学术界之前,李教授曾在公共服务领域担任高级职务,不仅受委为多个全国委员会的委员,也代表新加坡参加多项国际论坛和担任理事会成员。李教授也曾以衍生公司联合创始人的身份走上了创业之路,他在重返公共服务领域之前创办了几家起步公司,之后才加入国大。尽管如此,他至今仍继续积极参与起步公司生态系统的建设。

许国勤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院长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1987年获得普林斯顿博士学位,1991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历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化学系主任,1997年获新加坡杰出青年奖。许国勤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表面科学特别是半导体表面的修饰和改性,以及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Prof. Kaywalee Chatdarong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副校长


Professor Kaywalee Chatdarong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Executive Team under Professor Bundhit Eua-arporn since May 1 , 2022. Her missions are to develop the University’s strategic plan committed to ‘Innovations for Society,” drive Research to Commercialization”and establishthe “University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As per THE Impact Rankings 2022,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has improved its global ranking from being #100-200 in 2019 to becoming the top 16 in the world, she believes that Chula is more than ready to scale-up its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o render impact on the world’s economy

徐小乐

苏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1994年原苏州医学院毕业后从事学生工作,2003年起历任苏州大学科研处成果科、计划科科长,苏州大学医学部科研办公室主任、医学部副主任等职;2016年调任苏州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2020年至2021年兼任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办公室主任;现任苏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郑志强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协理副校长


Dr Benjamin C.K. Tee is Associate Professor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He was awarded the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Fellowship in 2017. He obtained his PhD at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was a 2014 Singapore-Stanford Biodesign Global Innovation Postdoctoral Fellow. He won the MIT TR35 Innovator (Global) award in 2015 and listed as World Economic Forum’s Young Scientist of the year in 2019.He has translated technologies for real-world impact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pursuits. He has co-founded two medical technology companies Privi Medical and Hannah Life Technologies in Singapore.

林水德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疗创新与科技研究院院长


林水德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或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创新技术。他发表了 450 多篇期刊出版物以及 430 多场特邀讲座。他也共同创办了六家初创公司。林教授被当选为8个学院的院士或会士,包或美国国家发明家研究院、东盟工程技术学院、新加坡工程院和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他和他的团队获得了超过 120 项研究奖项和荣誉,包括《自然》期刊科学导师终身成就奖,亚洲最具影响力科学家、高被引科学家、东盟杰出工程成就奖、亚洲科学家100强、瑞士信贷年度科技企业家奖、华尔街日报亚洲创新奖和总统技术奖等。

谢贤宁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副院长


谢贤宁博士是高层次海归,是一位具有创造力的科技领军人才,他的科研特点是独立思考,洞察力强,跨学科知识范围广,治学严谨,不放过任何小的细节。谢博士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近50高质量论文,同时是10多项发明专利(包括2项国际PCT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谢贤宁博士协助母校新国大成功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实体研究院,扩展了母校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推动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招才引智工作。谢博士协助设计、组建了新国大苏州研究院的科研团队,规划制定了研究院的科研领域和发展目标,开辟拓展了研究院在中国申报科研项目的渠道,如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渠道、科技部项目渠道、江苏省项目渠道等。

金隼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共主持国家04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等并长期得到企业合作课题支持,到校科研经费超过2.5亿元;共发表SCI论文42篇、EI论文84篇;公开发明专利37项、授权20项,授权软件著作权9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2016年以来在国家重大专项、上海市智能制造等重点支持下,在上海临港建成动力总成高端加工装备与智能制造验证线,创建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智能制造核心装备、数字化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基地,产生重要的国内外影响。

耿靖博士

绿地控股集团执行总裁


国际金融博士,哈佛肯尼迪学院李光耀学者、加州伯克利大学海外研究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复旦大学客座教授。曾任职中国光大银行、上海银行高管;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主持工作);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曾在香港汇丰银行、美国摩根大通集团、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挂职工作。现任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执行总裁,兼任新加坡绿联国际银行董事长。是目前国内唯一担任过银、证、信、保四大金融行业高管的人士。

王家达

香港理工大学知识转移及创业处总监


2018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知识转移及创业处,担任总监一职。他负责大学整体的知识转移工作,并通过各种渠道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他的工作范围包括知识产权管理与商品化、创业培育、顾问咨询服务以及企业专业培训等,为业界和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之前,王先生曾担任苏州一家跨国公司的集团副总裁,拥有超过17年的消费品行业从业经验。他曾成功领导该公司从代工转向自有品牌的重大战略转型,并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割草机器人品牌。王先生在战略和创新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他在全球以主发明人注册了超过 250 项专利,其中一半以上是发明专利。此外,他还于2017年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5年获得了“苏州市杰出发明人奖”,并曾担任江苏省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王陆平博士

南大光电董事、总裁兼特气事业部总经理


王博士在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取得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多家跨国公司从事电子材料方面的研发和产品管理工作。拥有28个美国专利和15个国际专利,在包括J. Phys. Chem., 等国际杂志和期刊上发表技术文章32篇,同时担任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等全球最大半导体厂的特邀气体应用和安全培训专家。回国后担任大阳日酸中国区总经理,目前担任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哲雄

枸杞(天仁)院士工作站负责人,总经理


宁夏中宁枸杞(天仁)院士工作站创始人,宁夏天仁枸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19年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等知名专家共同致力于枸杞功效物质机理研究与应用。参与企业标准制定12项;申请枸杞相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0多项。参与多项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以及自治区社发领域项目等。和院士工作站成员完成的《宁夏枸杞对退行性眼部疾病的应用》、《宁夏枸杞对抑郁症人群的干预机制》成果在第四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上发布。2021年10月《自然》中医药特刊杂志刊发了相关成果。2022年2月,参与策划的《科学通报》“枸杞研究专题”出版发行。

李倓

埃克斯工业首席运营官


负责埃克斯工业战略与市场规划,专注于半导体智能制造产业的数据与商业分析。IEEE智能制造技术委员会(AISMSTC)创始成员。

顾晓艺博士

苏州艾克特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擅长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结构设计、建模分析、系统搭建及智能控制。其主持设计的经口腔柔性咽喉手术机器人系统曾获得2017年全球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大赛金奖。创业经历丰富,先后获得深圳罗湖区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南太湖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获得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内的苏州市级、区级多个人才称号。

殷波博士

上海申锐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加坡国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历。曾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副研究员,斯澳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获得 “十三五”科技部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发表SCI收录的论文20余篇。入选2023年度上海市春申金字塔人才、2022年度上海市闵行区领军人才、2019年度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科教人才、2019年度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2017年度苏州科教创新区高端人才。

缪维民博士

Criat深信数科联合创始人&CEO


缪维民博士,信用风险分析和统计优化专家。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风险管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信用研究行动计划运营主管。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亦曾为多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开发风险解决方案;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用于全球金融体系稳定评估的 BuDA压力测试系统。缪维民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李晓旻

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北京大学学士(微电子专业)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2001年就职于新加坡科研院,2004年创立胜科纳米(新加坡)有限公司,2012年创办胜科纳米(苏州)有限公司,目前已是业内知名的半导体芯片分析测试服务平台和辅助研发中心。他提出Labless的商业理念,将产业链中的“必要非核心”研发环节从行业中剥离,成为全新的独立行业赛道。 2021年5月荣登新加坡《时代财智》5月刊,成为该刊物创刊以来最年轻的封面人物,获得了业界的赞赏和高度认可

董庆利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食品科学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农业领军人才,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安全研究。兼任世界粮农组织/世卫组织微生物风险评估专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委会委员等,《食品科学》等10个期刊副主编或编委,发表学术期刊论文300余篇。

郭永新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兼任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智慧医疗技术卓越中心主任。IEEE天线传播协会杰出讲师,2020年荣获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协会国际最佳论文Tatsuo Itoh奖。IEEE医药和生物学中的电磁、射频和微波汇刊总编辑。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一代通讯技术、物联网和生物医疗的芯片、天线、封装和无线输能等关键技术。目前担任新加坡工程院秘书长。

胡江泳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环境工程系教授


Professor Hu is Directors for Research Cluster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Center for Water Research in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pecializing in the field of water treatment and water reclamation. She is also Director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gram. She also serves as Group Head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ydrology and Hydraulics, and Climate Change. She published more than 190 papers in various international journals and acted as chairs/co-president for variou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She has given more than 70 keynote and invited speeches in variou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吴紫云博士

国家优青、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PI。曾获国际食品科技联盟青年科学家奖、上海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海外优青等荣誉。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长期从事食品营养与衰老相关研究,揭示了免疫代谢影响衰老的新机制。在Cell Metabolism, Nature Communications, EMBO Reports, BMC Bi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主持基金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等。

邱亚瑛

浙江中卫医学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作为北京中卫生物科研转化研究中心项目主任,参与过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林振宇教授的若干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国家支撑计划,省部级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主要协助林教授进行科研平台相关项目的发起及后续跟进。作为公益科研平台的项目主任,与中科院化学所、福州大学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专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科研专家与医院临床精准对接,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汪晓燕博士

金沙江联合资本润璞医疗基金主管合伙人


曾任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拓展高级总监。曾任金浦健康基金合伙人,参与基金的设立、募集,培养及带领投资 团队进行投资和投后管理工作,拥有12年生物医药领域投资经验;

汪博士兼备丰富的投资与科研背景,曾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细胞所任职技术平台主任5年。在 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体外诊断行业及投资领域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曾投资信达生物、长风药业、贝康医疗、天演药业、华大智造、来凯医药、Hyperfine等40余个海内外生物医药项目,获得融中2022-2023年度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最佳投资人物称号”。

吴杰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


200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本科学位,2012年在波士顿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吴杰博士于2015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成为助理教授,并同时兼任新国大苏州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他在2021年晋升为副教授,并获得新国大终身教授资格。吴杰博士于2023年在新加坡成立了CDMO公司“翱流制药”。该公司致力于利用流动合成和自动化合成为广大药企和精细化学品企业解决生产上的困难,降低人工和成本。

喻豪勇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2002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之后在新加坡DSO National Laboratories从事机器人系统研发。喻博士目前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专注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与及人机交互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他的团队开发了多套创新的中风康复机器人及工业用辅助外骨骼机器人

龙旭伟博士

苏州明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龙旭伟博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绿色生物制造及应用开发。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33篇,申请发明专利23项,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1项,完成技术成果转化1项。

宋静博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子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参与过土壤污染标准修订和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导则草案的制定。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6篇,英文编著章节2章。已获得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各2项,主要研究领域: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制定、污染土壤物化修复技术研发、决策单元多点增量采样方法。

徐建博士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南京大学环境化学系博士、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长期从事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相关工作与研究。研究方向:土壤环境管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在产企业隐患排查、自行监测,土壤、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荣获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等省部级奖项6项,获得“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环境青年科学家”等荣誉称号,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培养计划。

李波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工程技术研究员,现任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五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刘五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核心骨干研究员。主要从事油田、矿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评价与修复等领域的研究。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出版《石油污染土壤与生物修复》和《土壤微生物生态工程》2部专著,2012年获得江苏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黄志强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研究所高级经理


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研究所的高级经理 (NERI)。 研究所协助多个部门的首席研究员进行多学科研究项目的项目管理。他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门研究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和缓解方法。他认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我们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我们每个小的措施和创新,能够组合在一起的话,将来会有大的积极影响,有利于解决目前很多主要的挑战和问题。这是 NERI 管理研究项目的核心,涉及寻找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周东美教授

南京大学教授


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长期从事土壤污染化学与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专项项目、973、86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已发表SCI论文350余篇,引用10000余次,获批国家专利6项、省部级奖励4项。现任Plant and Soil,J Soils & Sediments和Geoderma Regional等10多份国内外刊物编委。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等称号。

郑军伟教授

苏州大学教授


1986年和1989年于吉林大学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年于美国Iowa州立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89.7-1994.12,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5.1-1996.8,美国能源部Ames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1999.8-2007.11,苏州大学教授;2002.8-2003.8,美国Clemson大学化学系高级访问学者;2007.11-2014.1,苏州大学化学电源研究所所长/国家化学电源检测中心主任;2014.1-2018.7,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副院长;2018年至今,苏州大学教授。

孙强博士

江苏光质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2015届博士,江苏光质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从事功能材料开发和有机污染物检测分析技术研究多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食品污染物去除技术及污染食品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发”课题1项。2016年回国至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

许寅博士

新国大苏州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许寅博士,研究员,新国大苏州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于2008 年取得复旦大学计算机信息与技术专业本科学位;2014 年取得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他对有线网络和蜂窝数据网络的拥塞控制机制做出了深入的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PDS 和 IEEE ICNP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博士毕业后,他进入工业界,致力于学术成果产业化。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分布式系统、云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化(AI as a Service)、以及智慧教学平台。当前,许博士正在进行CourseMology中国版本的平台研发,利用AI技术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兰渝宏博士

重庆恩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主任


新加坡和中国执业专利代理师、诉讼代理人,从事专利布局、运营与诉讼工作逾十年,为包括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建屋局、新加坡保健集团、胜科工业、雀巢科技、阿里巴巴等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尤其擅长处理疑难复杂专利复审无效案件,多次参与跨国知识产权交易与纠纷解决,涉及美欧、日韩、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兰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技术情报与知识产权战略)、硕士学位(知识产权管理)、一等荣誉学士学位(生物医药),现任重庆恩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主任、新加坡山黛丽律师事务所资深专利代理师,并受聘担任新加坡专利代理师执业资格考试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院(重庆)创新创业导师、重庆涉外知识产权调解中心调解员等专业职务。

江苏光质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光质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自贸区,是一家以检测土壤、地下水和固体废物为特色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编号:201012340155)。
公司拥有数名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分析化学博士及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现有员工200余名,其中实验室及研发人员100多名,本科学历占95%以上。
公司实验室面积近5000平方米,拥有包括40台安捷伦8890-5977B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在内的先进检测仪器两百余台,固定资产原值超6000万元。
公司以第三方模式,检测土壤及地下水,固体废物中的理化性质、有机物、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有机农药(有机氯/磷农药/三嗪类农药)、指纹图谱检测、溶剂残留等特色项目。
公司积极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研院、苏州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机构,打造一个由行业内资深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面向大众市场以切实解决企事业单位现实中遇到的分析技术难题的开放平台。

苏州知眸科技有限公司


知眸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领先的AI视觉巡检服务商。 知眸拥有自主研发的两大核心平台,包括知眸· 白泽——AI视觉模型应用构建平台和知眸·谛听——AI视觉巡检平台。知眸支持接入现有或新增的摄像头、无人机等设备的视频数据和位置(GPS),搭载知眸AI视觉巡检应用,为众多行业客户提供便捷好用的“地空一体化”AI视觉巡检服务。安监、应急、城管、水文、公安、住建、乡镇、社区,及农业、校园、工地和工厂等各行各业,都在使用知眸AI视觉巡检应用,对涵盖人员、车辆、船只、 环卫、烟火等各类巡检需求进行保障安全和规范管理的服务。 知眸,你身边永不下班的数据记录员,规范督导员,安全保障员。

文莱大学


Universiti Brunei Darussalam is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and a research-intensive university in Brunei Darussalam. The Office of Assistant Vice-Chancellor (Innovation & Enterprise) oversees innovation-related projects and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at UBD.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植物发电的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该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多个一对电极,其中该对电极包括一个阳极和一个阴极;具有植物的液体,一对电极被配置为定位在该植物中;以及利用所产生的电力的组件。进一步地,多对电极可以根据需要相互连接发电。这些电极对并联和/或串联连接。在本发明中,还评价了电极之间的距离、电极的表面积、电极对的数量以及生根粉末的添加的影响。该技术已申请文莱专利: BN/N/2019/0032.

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


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是新科研的首个海外分支机构,也是新加坡在中国唯一一个由官方运营的科创平台。作为科技企业推进器,中心构筑具有新加坡元素的创新空间,让新加坡科技企业通过苏州工业园区进入中国市场,在地进行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中心关注的主要技术领域为生命科学、高端制造、纳米科技与先进材料等。 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致力于成为新中跨国科创合作的思想引领者,促进两地科创生态体系的互动。中心通过产业专题对接等方式,为企业深度对接两地产业链的创新资源,助推新加坡-中国长三角创新合作计划。运营至今,中心获得了新中两国科创界的广泛认可,于202206月成为新加坡全球创新联盟苏州合作伙伴。

苏州元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苏州元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江苏苏州。元禾医疗专注于为各类急、慢性伤口治疗和护理提供先进的医疗产品和服务。公司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创面治疗系统(包括创面负压引流仪、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套装、负压引流器)实现了进口替代,不仅在三级综合医院使用,同时也在基层医疗机构甚至居家患者享受先进的伤口治疗技术。元禾医疗团队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林水德教授团队开展创新伤口微环境检测传感器的产业化合作,与中国境内伤口诊疗领域的专家开展临床研究,为伤口领域的医护人员提供便捷的评估工具,辅助医生提高诊断效率进而制定精准的伤口治疗方案。苏州元禾医疗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十年来不断与国内知名院所教授或医院专家开展成果转化合作,不断突破创新,坚持中国制造,团队现拥有自主发明专利二十余项,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双创博士、省双创人才、省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项荣誉。介绍文字替换:苏州元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江苏苏州。元禾医疗专注于为各类急、慢性伤口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先进的医疗产品和服务。公司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封闭负压伤口治疗系统(NPWT)让慢性伤口患者在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甚至居家接受先进的伤口治疗技术。

元禾医疗引进新加坡国立大学林水德教授团队开发的世界上首款伤口微环境检测传感器(VeCare智能敷贴)进行产业化合作,与国内伤口诊疗领域的专家开展临床研究,为医护人员提供便捷的伤口评估工具,辅助医生提高诊断效率进而制定精准的伤口治疗方案。

苏州元禾医疗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十年来不断与国内知名院所教授或医院专家开展成果转化合作,不断突破创新,具备稳定的产业化条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双创博士、省双创人才、省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项荣誉。公司坚持“制造平价而先进的医疗产品”持续为专家和患者输送创新产品。

深信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riat)


Criat(深信数据科技) 是一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孵化,专注于金融市场信用风险量化分析与控制的金融科技企业。 公司衍生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09年启动的信用研究行动计划 (Credit Research Initiative,简称CRI) 。该计划13年来共计投入逾3,000万新元研发的深度信用分析技术国际领先。由全球顶尖金融学家段锦泉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十多年来始终站在信用风险研究的最前沿,在国际顶级经济学、金融学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专业论文。2017年,段锦泉院士与缪维民博士联合创立Criat,旨在将专有的、新一代深度信用分析技术 产品化和商业化,架起联通前沿学术成果和商业实践的桥梁,助力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防控和投资管理方面进行智能化转型,解决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量化分析上的难题。目前,团队日度生产全球8万多家上市与发债公司的前瞻性违约概率 (Probability of Default, 简称PD),并利用独有模型追溯计算到1991年,积累了30余年的海量数据以及丰富的数据处理和系统运营实操经验,也经历了数次全球性与区域性危机的检验。我们致力于将前沿专业知识 和卓越的分析技术整合到独有的信用数据和分析解决方案中,支持风险管理和投资人员洞察市场、提升决策能力和决策效率。成立五年来,我们服务于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在内的十几家业界头部金融机构。其中包括为北美最大的保险公司,东南亚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养老基金等提供基于前瞻性违约率的风险计量、预警与压力测试服务。在国内,Criat也已与数家头部股份制商业银行展开深入合作,落地整套覆盖中国市场的前瞻性违约率预测系统。该系统广泛使用于银行的市场风险、金融市场、养老金、投资银行等部门,助力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优化。 

豪博特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豪博特聚焦脑卒中这一高危疾病,基于全栈神经可重塑性原理,秉持全周期的康复理念,引领整体解决方案的行业风向,为患者提供基于机器人的康复训练方案,改善患者及其照护者的生活质量。豪博特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创新的康复机器人,完整的个性化训练方案和实时的与阶段性的评估,克服了目前康复机器人行业针对性不足与产品线和商业模式单一的两大痛点。豪博特拥有强大完善的产品线,囊括针对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康复机器人,覆盖脑卒中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训练患者的下肢步态、平衡能力以及上肢日常生活功能,旨在满足脑卒中患者各阶段的康复需求。

UnoMove


项目在纯视觉导航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纯视觉导航中,tesla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在规划控制大模型方面拥有9年的积累开发,是世界上第一批采用纯视觉智能导航的方案,解除了传统智能导航对于雷达和高精度地图的依赖的痛点。其研究成果参加各种世界比赛荣获好成绩,多项世界第一。项目拥有自研全栈软件UnoPilot,支持在普通高德地图或者室内平面图的基础上实现大规模导航。其系统部署在新加坡govtech的spot机器狗上,在疫情期间取得了良好成果。同时,项目生产一体化传感器套件UnoBox,配合移动端芯片,实现了在手机大小的设备上,实现自动导航的部署。

1. 一体化传感器套件UnoBox:智能导航的全部一体硬件,含所需的所有传感器和算力。做到手机大小,类似手机功能,包含运行系统的所有硬件,可部署到各类型机器人上,解除了系统深度绑定机器人的痛点。深度赋能各种机器人企业,解决传统机器人缺乏人工智能人才并希望向智能机器人转型的痛点。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安防、智能巡检、自动泊车和自动驾驶等领域。2. 高端算力一直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项目后期可基于UnoBox升级生产智能芯片以满足专供智能导航的模块芯片。依托UnoBox的部署,深度模块化定制,满足各种需求。

Liloss


截止于2020年,已有超过一半的中国居民体重超重,而高脂饮食被世卫组织列为导致肥胖和超重的主要原因之一。Liloss公司生产的纯天然植物基提取物,专攻高脂饮食,能够有效减少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吸收。

Liloss主打的高效红薯旋花糖,富含树脂糖苷,通过抑制消化道中脂肪酶的活性以减少油脂消化,降低高脂饮食对身体的负担。全球独创红薯旋花糖配方,通过专利技术提取,活性高,毒性小,性质稳定气味宜人,减轻体重安全有效。目前Liloss公司正在与国内红薯加工商积极合作,努力打造全新的红薯深加工产业链;公司也在与新国大苏州研究院积极合作,探索红薯旋花糖的益生元功效。

KleenSoil


科菱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创新计划支持成立的精深科技起步公司。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对于无机固废(工业固废危废、尾矿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处理设备流程及耗材,有机质(食品废渣、养殖场废渣、废塑料,等)能源化设备流程及耗材,锂电池回收设备流程及耗材,环境评估以及环境样品检测。科菱速的最新技术之一,固废无渣精炼技术,世界领先,通过闭环式固废危废循环处理系统,回收95%以上的非金属、金属和重金属,转化成基础化工原料,无剩余残渣,无三废排放,流程产出与成本比高达270%。这项技术适用于城市不可焚烧废物、污水处理厂淤泥焚烧灰、城市焚烧炉底灰和飞灰等固废危废。

Synectify


Synectify 是一家建立于新加坡的初创公司,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旗下深科技项目孵化。我们的愿景是助力算力市场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Synectify 的基础负荷计算解决方案通过分散布置可移动式高性能运算模块,将剩余能源与碎片能源转换为具有价值的计算工作。这将为计算服务用户提供可靠,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算力来源,同时帮助能源生产商解决电网波动和滞留电力问题。我们的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在硬件部分,我们通过特殊设计的需求响应式一体运算模块捕获剩余和滞留电力,并为用户提供高性能运算。在软件部分,我们的平台将用户提交的算力任务与相应的运算模块对接,以达到能源应用的优化分配。
Synectify的零净排放算力方案不仅增加能源的运用效率,提供低影响,高性能计算(HPC)服务,并能通过需求响应式负载减少滞留电力排放,增强电网灵活性并降低其波动性,协助经济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Green COP Pte Ltd


我们的生物质能生产工艺包含预处理和发酵专利技术。
我们的预处理法结合了氧化剂和合成催化剂,可分解生物质并释放可溶性木质素,并能在室温室压下进行。此外,我们的预处理反应时间短(2-3小时),这有助于节能高达90%。预处理过程中不仅不产生抑制性化合物,使用的化学品数量也低,这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我们采用共培发酵技术,无需除氧和曝气。
我们的产品 — 生物丁醇,是可使用于现有基础设施的滴入式燃料。生物丁醇比起生物柴油更具储存稳定性,生物柴油的保质期通常最多为6个月,而生物丁醇可以储存超过24个月。此外,生物丁醇还可减少30%氮氧化物排放量。生物丁醇与当前基础设施的具有兼容性,并且对发动机和管道无腐蚀性。

FathomX Pte. Ltd.


FathomX开发了FxMammo,这是FathomX开发的AI助手,可以分析乳房X光照片以协助早期发现乳腺癌。 通过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和经过临床验证的参数,该软件提高了现有方法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减轻了临床医生的负担。 该技术利用一种算法从四个人工智能模型收集信息,每个模型分析从数字乳房X光扫描获得的四个视图之一。 该算法在实践中模拟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生不是单独读取每个视图,而是一次读取所有视图,以获得整体视图并从各个视图中提取不同的特征。 该算法有助于预测乳房X光图像的恶性概率。

IP8Value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的管理与商业化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引入了IP8Value,一个革命性的创新项目,旨在改变知识产权管理与商业化的过程。我们专注于协助大学和科技公司,将他们的研究科研成果引入全球市场,并迅速创造更多价值。IP8Value项目是一个多维度的解决方案,包含以下重要组成部分:精简高效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全球开放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基于大数据训练的智能科译专家AIGC大语言模型。通过IP8Value项目的实施,我们将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引领知识产权管理与商业化的新时代。我们期待为您提供专业的支持,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M.I.Cloud 新加坡磁云科技


M.I.Cloud技术是蔡罗友博士和杨平发明的重组稀土纳米结构设备,该矿物质组合,可形成螺旋干涉磁场空间,对水的表面张力进行控制。相应开发了多款创新产品,如:SleepEzy易睡宝和PainEze解痛扣等产品。主要应用于促进局部血循环的相关应用:缓解鼾症、提高睡眠质量、解痛、增强体能表现、糖尿病患者康复等。

2021年初,M.I.Cloud科技公司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创立了,获得了国立大学GRIP投资,并拥有16项国际发明专利,获得松下技术新加坡赛区第三名好和金砖创业大赛新加坡赛区第二名。

目前团队有一名博士和两名硕士,商务总监Zaid可汗先生就睡眠和体能产品的推广,已通过欧洲的潜在B2B客户Hilding Anders和SportMaster的前期测试。

目前正在寻找不同区域的合伙人和分销商,与我们共同为大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苏州昊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的愿景是善用自然资源、增进人类健康,以此为动力研发出源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人类当前和未来的医疗保健挑战。我们着眼于一下几个世界难题:
① 农业和食品加工的巨大浪费问题;
② 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
③ 不良饮食引起的各种慢性疾病,特别是高血糖与肥胖。
昊德健康公司是农业食品加工副产物增值的首选合作伙伴,我们可以提供功能性食品预混料以及开发利用食品加工副产物的成套技术。我们特别推出了一种新型的面条—“哇!面条”。它具有高蛋白、高纤维、零血糖反应的特点,可帮助消费者实现高营养无碳水饮食。这款面条特别适用于有减脂和控制高血糖的群体需求。在诉求治未病的大健康时代,我们的哇!面条是有识之士首选的控糖减脂主粮。

Lalia Learn (拉利亚 - 英文学习平台)


拉利亚(Lalia)是一个致力于协助非母语学习者掌握语言的英语学习平台。我们不仅在帮助他们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成功所需的词汇与语言能力方面提供支持,还通过利用引人入胜的主题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令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保持动力。每位学生的学习历程都将经过量身定制,使他们可以选择与自己兴趣相符的主题以增强英语水平。此外,平台还能精确地跟踪并记录学生与拉利亚的每一个互动。针对年纪较小的学生,我们也能向家长提供学习进展报告。

另外,拉利亚还拥有一款能够模拟导师行为的聊天机器人。这消除了在老师面前犯错的担忧,让学生有机会以自己的节奏学习。聊天机器人自然地与学生互动,根据个人请求生成相关问题并设计课程。更重要的是,拉利亚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全天候、无地域限制的学习灵活性,24小时随时随地!

E3A Healthcare Pte. Ltd. 亿杉医疗


亿杉医疗2019年成立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致力于打造“孕、产、育”全周期妇幼医疗产品与服务,提供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家庭健康解决方案。作为研发驱动的POCT医疗器械创新领航者,公司核心团队耕耘于光电与信息技术多年,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清华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布局了60余项国内外专利与科技成果。目前,亿杉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X基金、韩国SUNBO天使基金与新加坡产业基金等;同时获得包括新加坡与香港的政府基金支持。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科技园,并将研发团队部署在深圳前海与香港科技园,于深圳坪山工业区自建生产工厂。

公司已获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多款产品已取得中国NMPA(CFDA)医疗器械注册证与美国FDA认证;从2022年6月启动市场推广,亿杉YSJ-20智能新生儿黄疸仪产品已进入100余家国内妇幼及三甲医院,于2023年进入非洲以及东南亚市场。

苏州中星拟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苏州中星拟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于虚拟仿真技术和教育信息化融合产品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的大健康类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深度赋能。历经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企业,拥有了一支由教授、研究员、博士、高工等的高科技研发队伍,拥有各类专利30多项。得益于中国和东南亚整合商业生态网络和对技术的不断积淀,公司为各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交付了基于VR/AR、Al、WEB3等技术的医学教育解决方案。
其中,针对智慧康养(智慧健康养老)专业的XR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获得了客户的好评。
xR虚拟仿真实验将虚实结合及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智慧康养(智慧健康养老)、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学基地,集教学、实训、竞赛训练、1+X培训、科研功能于一体。满足康养、护理专业的护理实训项目。

苏州智慧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PatSnap)


智慧芽致力于为创新企业和创新生态人群,提供创新数据以洞察信息,提供创新工具促进敏捷协作,以开放合作构建创新生态,通过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NLP)等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加工厂2.0的卓越能力为基础,为知识产权、研发创新、生物医药、科创评估等人群及场景,构建起了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矩阵。

报名咨询

联系电话:0512-62990773
联系邮箱:rsvp.enterprise@nusri.cn

扫码参会报名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

指导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支持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
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理委员会

苏州工业园区科学技术协会
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机构

新加坡企业发展局
中新集团
江苏光质检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