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NUSRI > 新闻动态 > 新闻

“1+2+1”博士生科研新进展


近日,第54届国际固态半导体器件及材料学术会议(5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 State Devices and Materials – SSDM 2022)举办。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以下简称“新国大苏研院”)梁永齐教授团队的博士研究生蒲昱含参会并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超低工作电压氮化镓异质接面紫外光电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在低至200mV的工作电压下对UVA (Ultraviolet A) 紫外光进行高灵敏度检测,在未来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展现出高应用潜力。



▲SSDM学术会议现场照片


SSDM会议是器件与材料科学和技术方面最著名的国际会议之一,涵盖了与固态器件和材料相关的广泛主题,扩展到多学科和新兴研究领域。本次会议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参会,384篇学术论文发表。


▲博士生蒲昱含在会议中汇报科研成果


蒲昱含的科研成果的创新点在于利用一个半遮盖的氧化硅侧壁及鳍状氮化镓异质接面结构来实现超低工作电压下光生载流子的有效收集。其光电流增益在200mV偏压时高达105,对紫外光的频率响应达到1000赫兹以上,实现了优于现有传统紫外光电传感器的低压工作性能。该创新成果获得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a) 新型鳍状氮化镓异质接面紫外光电传感器的三维示意图,(b)制成器件的显微照片,(c)x-x’截面图展示了与器件阳极连接的二维电子气平面在接近阴极处被半遮盖氧化硅侧壁截断,(d)y-y’截面图展示了多个氮化镓异质接面鳍状结构和三面覆盖鳍状结构的氧化铟锡阴极。


2016年,新国大苏研院在全国首创“1+2+1”博士生培养项目。该项目为全额奖学金博士生招生计划,学制4年,其中包括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下简称“新国大”)的第1年课程学习,随后在新国大苏研院的2年科研实践以及在新国大的最后1年学术研究(即“ 1+2+1”模式)。学生完成学业,达到毕业标准,将获得新国大博士学位。


目前,“1+2+1”博士生培养项目累计招收博士生72名,围绕能源纳米材料、食品科学、智慧医疗等领域,开展原创性、应用性研究。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JAC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博士生共30余人次。毕业生分别去往高校、科研机构、500强企业就业或选择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