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创新,驱动未来|2025中新国际科技交流会顺利举办
2025年10月15日至16日,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以下简称“新国大苏研院”或“研究院”)举办2025中新国际科技交流会。苏州市政府副市长刘博,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倪乾,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书记陈莉,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潘瑜;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院长许国勤教授等出席。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国、新加坡及全球其他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投融资机构代表等出席,为中新科技创新合作注入新动能。
本次交流会以“AI赋能创新,驱动未来”为主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关键行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宽领域、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活动聚焦人工智能(AI)在先进制造、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特邀学术界与业界的20余位嘉宾,通过主旨演讲、高端对话、圆桌论坛及科技成果展示等多元形式,共话中新合作新机遇,共绘AI发展新图景。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院长许国勤教授致欢迎辞。他表示:“作为中新合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研究院始终致力于推动生物医疗、能源环境、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发展。中新国际科技交流会是研究院的常态化特色活动之一,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跨界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希望大家通过此次活动,既能收获知识,也能结识伙伴,把交流中产生的想法和成果转化为实际项目和行动,并通过这些实践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国大,我们鼓励创新、拥抱变革,追求以前沿科技回应社会需求,增进人类福祉。我们的研究员不断拓展AI研究的边界,积极探索‘AI+’的可发展路径,同时积极推动AI与工程、医疗、环境、人文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本次交流会以AI为核心,汇聚来自学术、产业、金融与创新等领域的思想先锋与实践力量,相信这次活动不仅是知识的分享、技术的展示,更是思想的激荡、合作的起点。”
苏州市政府副市长刘博表示:“近年来,在中新两国构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框架下,苏州与新加坡在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等领域合作全面深化,不断结出丰硕成果。新国大苏州研究院作为首家国际一流大学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的研究院,充分发挥引领优势,为苏州培育国际人才、借鉴先进模式、连接全球科创资源,打造国际化创新生态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教授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Abhik Roychoudhury教授分别以“年青人、人工智能与创新”和“用于软件的智能体AI:关于信任的经验”为题作大会报告。他们从不同维度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图景,为AI产业的应用及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启示。
交流会以“AI+先进制造”及“AI+生物医疗”两个方向设置主旨演讲与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围绕AI在工业制造、具身智能、智能交通、生物医学成像及精准医疗等领域分享先进技术理念及创新经验,探索AI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潜力与发展前景。
依托新加坡国立大学丰富的创新资源,交流会集中展示了包括新国大研究创新计划(NUS GRIP)在内的近30项国际优质科技项目,涵盖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物医疗等前沿领域。通过互动演示、产品体验及案例分享等,与会者直观感受到了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商业潜力。同时,活动搭建了创新链与产业链高效对接的平台,创业导师、投资人、行业专家及潜在合作伙伴与初创团队开展互动交流,帮助团队精准匹配资源、拓展市场,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
本次活动特设新国大苏州校友论坛,旨在发挥校友力量,以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为中新合作添砖加瓦。通过校友间的跨界交流打破壁垒,促进经验、资源和智慧的共享,推动在学术与产业等多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新国大校长陈永财教授与来自其他城市校友会及苏州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和投资机构的校友进行了深入对话,共同探讨校友会的创新实践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同期将会举办首届中新高校科研安全与健康管理交流会,围绕实验室安全与健康、科研安全文化建设、技术赋能安全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等核心议题开展专题报告并进行深入研讨。在“科技赋能安全管理”圆桌讨论环节,各方将会就科研标准规范、技术应用与管理实践展开讨论,促进科研安全管理经验的共享与交流,为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推动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路径。
此前,“新国大苏州研究院2025年人工智能竞赛”作为中新国际科技交流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于9月21日成功举行。赛事面向江苏省内大三、大四阶段的优秀本科生,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际问题建模与应用。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苏州大学的6位选手脱颖而出,分获前六名。本次竞赛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才华与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了他们投身人工智能创新与应用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