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NUSRI > 新闻动态 > 新闻

[新闻转载]顾功垒:新加坡中小企业进军海外 需要政府支持什么?


顾功垒:新加坡中小企业进军海外 需要政府支持什么?

联合早报 2014年08月04日刊

7月上旬的上海延安饭店二楼大厅,新加坡食品厂商联合会举办的食品推介会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参加。正当大家津津有味欣赏着榴甜品、白咖啡等20多种本地食品时,一名上海食品经销商对本地中小型食品企业进军海外,以及政府的扶持方式,提出了她作为旁观者的意见。 


这名经销商告诉本报,新加坡政府机构目前的做法是,整合约六家新加坡食品厂商,方可给予市场推广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按此推理,如果她所属的公司,只看中了一两个本地商家的若干个品种,希望把它们推广到某家超市做促销,这个促销方案将享受不到相关的扶持政策。 在这名经销商看来,这样的“门槛”不适应中国市场的情况,更不利于一些新加坡食品商家抢占市场先机。 对比之下,韩国政府就没有“整合六家”的要求,韩国政府可以根据单一企业到某个超市做的促销活动成绩,进行个案分析与评估,然后决定是否拨款支持。她认为,这样的做法更具伸缩性。中国的市场很大,营销模式千变万化,如果扶持政策没有依据市场情况作出适当调整,而是从新加坡的地域概念出发去设定对中国市场的推广方案,就有可能错失机会。 经销商进一步指出,任何新产品要打入中国市场,如果没有广告和市场营销,几乎等同于让自己的产品淹没在其他品牌的广告海报中,加上亚洲国家食品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没有欧美品牌来得强烈,外国政府不支持,更难打响本国的企业品牌。 


众所周知,新加坡政府这些年不遗余力鼓励和支持本地中小企业到中国拓展海外业务,本地食品厂商与科技企业受到官方青睐与支持,但是政府该怎么扶持,扶持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仍值得不断思考。 商场如战场,中小企业要面对残酷的竞争,必须学会自己走路,但不同行业的自雇人士和专家都向本报表示,新加坡政府可以,也有必要在市场开拓、品牌维护等方面,给予更多资金与政策扶持。 已在成都和上海开展业务的新加坡富媒迪亚(Four Media)科技公司创办人江奋强受询时指出,中国科技企业吸引资金的渠道,相对多于“过江龙”——到中国发展的新加坡科技企业。 为了支持新加坡中小型科技企业和“地头蛇”竞争,江奋强认为,新加坡政府机构可考虑为成长型科技企业到中国开拓市场,提供一笔扶持资金,搀扶它们走出国门。


新加坡官方与民间有时会有这样的想法:喂食的孩子长不大。对此,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NUSRI)副院长兼技术转化与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许国良说,美国或中国私企走出国门时不太需要政府扶持,因为他们依靠母国市场就足以把事业做大,且财务实力较为雄厚。 反之,新加坡市场小,走出去的新加坡企业未必已在母国市场(新加坡)得到足够多的客户反馈,积累到足够的市场经验或资本。 在这种情况下,许国良强调,政府的扶持对于企业来说就至关重要,资助范围可以包括协助企业在海外摸索更好的商业模式,了解在地的行业潜规则,以及获得在地政府的支持。 


许国良认为,新加坡科技企业无论是到中国还是到美国开拓市场,所需资金额相对较大,新加坡政府在国内支持企业的扶持资金政策,可探讨延伸到海外市场,并在对待大企业和小微企业时,区分扶持政策的力度。他建议,政府以扶持资金来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销售通路和人脉资源,找到新加坡的差异竞争优势所在。 许国良说:“新加坡十多年来在生物医药方面的研发和技术较中国企业来得强,但来到一个新的市场,除了自身拥有的技术,最后还是取决于企业如何来开发市场,这个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国或中国私企走出国门时不太需要政府扶持,因为他们依靠母国市场就足以把事业做大,且财务实力较为雄厚。反之,新加坡市场小,走出去的新加坡企业未必已在母国市场(新加坡)得到足够多的客户反馈,积累到足够的市场经验或资本。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NUSRI)副院长兼技术转化与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许国良